第456页(第1页)
浙江当地私人书院众多,整个明朝浙江书院有290余所,其中较著名的有杭州万松书院、余姚姚江书院等都起源于明朝。张志聪受到卢之颐讲学的影响和江浙一带私学兴起的氛围,学成之后,自己也开始招募医者同行,商议立书堂传授医学之事。明朝的医户制度让医学得以更好的传承,但也有保守的一面,让明朝少有宗师级的医者。张志聪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,召集同行商议书院就是为了此事:“如今大家只学自家医学传承,时间长久之后如同一潭死水,少有子孙能超越先人,这样下去一代不如一代,比如要开源学习新的医学知识。”“可是谁又愿意把自己家传医学传给外人?”友人摇头,“这与市面上的盗版医学书籍可不一样,盗版也没法盗全部,但是你若是自己教授,总得好好教,用心教吧?”张志聪慷慨道:“我愿意!”“我既然提出这个建议,自然愿意身先士卒,先拿出自己的毕生所学来教授学子!”张志聪一句话让众人齐齐心动。“儒家有如此多的书院,竟然无一所医学书院,我医家可不比儒家差!”张志聪看到大家意动,又补上一句,让众人更加心动。友人医学与生命13【明朝时期,医学分为保守派和革新派,保守派以继承经典为主,革新派以创新为主。比如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是属于典型的革新派,曾经在最初被保守派大力批评。】听到天幕提起自己的往事,李时珍抚须长叹:“我这本书,出版可真是不容易啊!”因为篇幅很长,李时珍如果自费出版,要交一笔天价的出版费——不是给朝廷的出版税,是给出版商的出版费,按照页数和字数收费。李时珍自己是出不起,想要找出版商支持,却因为题材太过新颖,当时并没有这种“纲目”形式的医书,都被拒绝了,就这样成书后两年都没法出版。后来有朋友帮李时珍想了个办法,找王世贞作序。当时已经62岁的李时珍,背负着自己的书稿,长途跋涉去找当时文人界很出名的王世贞帮忙作序介绍,王世贞慷慨答应并且作序大加赞赏,此后南京书商胡承龙才愿意承印《本草纲目》。——此王世贞,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、史学家,被称为“后七子”之一,也是第一个提出“四大奇书”说法的文学家。他把《史记》、《庄子》、《西厢记》以及《水浒传》这四本书,列为了自己心目中的“四大奇书”。此后渐渐演变,冯梦龙后来提出“四大奇书”,是《水浒传》、《西游记》、《金瓶梅》和《三国演义》,到清朝《金瓶梅》被《红楼梦》取代,再到近代就有了“四大名著”的概念。胡承龙虽然答应出版,但是出版过程长达十三年,李时珍已经从62岁等到了70岁,等得自己心力交瘁。如果不是天幕夸过他是“药圣”,胡承龙为了利益力排众议抓紧时间出版,按照历史,要等到李时珍75岁给朝廷上奏折请愿时才得到重视,然后第一年李时珍就病逝了,并没有能看到《本草纲目》的出版。这其中就有保守派当时更为势大,医学界更崇尚“学古”的原因。哪怕出版之后,李时珍已经去世了,风波依然未散,李时珍被保守派大加指责,这种指责从明朝一直持续到清朝。好在也有人支持,明朝时期对李时珍的支持者众多,还有不少人模仿他的风格写医书,但是到了清朝再次被批评,到清末外国文化入侵后,李时珍被批评的更狠了。【但是传统文化需要继承,也需要创新发展。不学经典容易忘本,不创新容易成为一潭死水。文化需要交流,医学同样需要。】
一秒记住新域名 m.7kzw.org
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,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。